工程机械企业自设融资租赁成趋势
- 作者:液压网
- 时间:2012-04-26
- 阅读:660
从2011年初开始,跟着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和银行信贷政策的紧缩,良多中小企业面临价值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机械设备,泛起了“钱紧”的烦恼,这也直接导致工程机械行业泛起降速。
海内工程机械的信用销售主要有三种形式:银行按揭、分期付款和融资租赁(第三方融资租赁或厂商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是指融资租赁公司向出产厂商出资购买设备,拥有设备的所有权,而终端用户只需交纳一定比例的启动资金作为保证金,并交纳后续房钱,便可在租赁期内拥有设备的使用权。已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如卡特彼勒、斗山重工、小松重工等,均建立了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且运作模式已相对成熟并在销售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厂商系融资租赁公司应该会成为主流”。
不外,由厂商操纵的融资租赁也面对着另一种风险。而且,厂商自己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对机械的保养、维修和回收也都较第三方更有上风。
目前,海内很多大型工程机械制造商,如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工团体、玉柴重工、柳工团体、山推等,都建立了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目前,行业内对于这两种方式存在较大争议。
而在发达国家,信用销售比例通常高达90%左右。
实际上,自海内引进了融资租赁这一模式以来,第三方租赁公司一直占领优势,但最近一年来,融资租赁的业务正在朝机械设备厂商集中,两方面各占到约一半的市场份额。目前,海内企业的融资租赁公司与母公司的关系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体内”,即纳入上市公司资产中,另一种则是将融资租赁机构放在团体平台上操纵,排除在上市公司之外。租期结束后,终端用户享有设备的所有权。在这样的背景下,“信用销售”开始成为制造商和企业客户青睐的主要模式。
昆石投资合伙人张晓鹏对此评价说,“厂商自己做的话,不仅设备的购入本钱较低,还能省掉中间委托的手续本钱。固然不少企业更倾向于在团体层面操纵,但对于公司股东来说,则需要背上较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