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潮起潮落 山东时风集团依旧稳健增长
- 作者:液压泵网
- 时间:2013-02-05
- 阅读:596
天上没有不落的太阳,海里没有不落的大潮,潮起必有潮落。
当大潮落幕,泡沫退去,水落石出之后,嶙峋的礁石便露出了狰狞的面目。而这当中一些盲目行驶的航船纷纷触礁翻船,同理一些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也不可避免。
深谙此理的山东时风集团早在2012年年初就提出了“水落石出”理论,认为企业在不好的形势下依然保持好的局面才是真正的好企业。
从2012年底时风的数据来看,全年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0亿元,实现利税1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和20%,进出口总额超过1亿美元,同比增长17%。
“老”有所为
这些数据,让我们看到传统的农机市场并没有如其他机械行业那样,走向低迷。在这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明显看出时风各方面运行更加完善,应对更加从容。
而反观时风一年来的做法,我们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时风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付出的努力,以及在战略新兴产业上做出的尝试。
三轮汽车、拖拉机、发动机、轻卡汽车是时风的传统产品,其产销量多年稳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老产品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时风集团总经理刘成强说,近20年的优势产品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基所在,企业要发展战略新品需要滚动投资,资金从哪里来?还得靠这些“老”产品。
一味“啃老”不可长久,如何让“老产品”老当益壮,老有所为是时风集团一直探索的方向。
三轮汽车是时风的看家产品,其产销量连续15年蝉联全国同行业第一。在2012年三轮汽车市场全面下滑的情况下,时风开发的风云系列车型销量逆势增长8%。小四轮是时风的另一优势产品,2012年时风小四轮拖拉机在西藏地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5%以上,可谓是雄踞一方。
近年来,时风轻卡汽车销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2年销售近3万台,同比增长8.6%。其中风驰2000是时风轻卡的一款高端产品,销量增幅高达10%。
此外,时风发动机在去年成功进入云、贵、川等地,并与西南地区最大的农机、汽车生产企业———云南力帆骏马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其独家配套发动机单位。
出口方面,传统优势产品也成为时风集团开辟国际市场的一把利器。2012年时风三轮汽车以可靠的产品性能和优质的服务开拓了加纳市场,单笔拿下2000台订单业务;单缸四驱拖拉机在俄罗斯、缅甸全年销量3000多台,成为两大区域的第一品牌;中拖连续多年在埃及市场份额第一;发动机在印尼市场成功的基础上打入缅甸市场,销量实现翻番增长。
这点点滴滴的背后是时风坚持实施“用工艺装备保证产品质量,用工艺技术提升产品质量”的战略方针的成果。为了让传统产业发展基础更加扎实,几年来,时风共引进了500余台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建设了8条自动化造型线、4条大型冲压线、3条底面合一阴极电泳线,配备几十台业内最先进的激光切割机,质量保证能力不断提升。
茁壮成长
相比而言,玉米收获机、电动汽车、锦纶工业布和轮胎是时风的新兴产品,特别是电动汽车是时风最寄予厚望的项目。
在时风集团农用汽车、农业装备、电动汽车、化纤轮胎、热电五大产业园规划中,电动汽车千亿产业园的规划目标,足足比其他四大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规划高出一个数量级。
同样,时风在电动汽车上耗费的精力、人力和财力也是最多的。单单从2012年来看,5月18日,时风新型D101电动汽车投产,公司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和何祚庥,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亚太电动汽车协会执行委员周鹤良参观指导。
10月份,时风电动汽车在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进行全面检测。这一举动引起了行业广泛关注,业内普遍认为:以当前的技术条件,电动汽车根本不可能通过要求苛刻的汽车技术检测,进行碰撞试验无异于“找死”。
但最终检测结果表明,时风电动汽车最高速达87km/h,顺利通过50km/h正碰、侧碰试验和63个强检项目的检测,这为电动汽车准入创造了条件。
11月份,第十届全国轻型电动汽车技术研讨会在时风举行,原机械部副部长沈烈初,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杨裕生、唐任远,中国科学院院士田昭武等对时风电动车给予充分肯定。
随后,山东省政府下发文件要求全省5个地级市38个县试点电动汽车,并确定现在高唐县办理电动汽车挂牌业务。
2012年时风电动汽车销量达到4万台,创历史新高。
“这才是开始,今年的电动汽车的重点是要深入市场一线解决质量问题,创新营销模式,加大宣传推广,力争销量再上一个台阶,达到或是突破5万辆。”刘成强说,去年集团为电动汽车产业园第一工厂增设了一重产的2000吨和1600吨两条冲压自动线,并配备了10台美国ABB公司******器人系统建成的电动汽车自动化焊接线。
多年的渠道铺建、设备武装,为时风集团抢抓机遇,大干快上奠定了基础,而这些也成为其加速发展的核心所在。
记者了解到,2012年时风玉米机销量超过8000台,以绝对的优势位列玉米收割机行业第一。实际上,早在2011年,时风销售就与科研人员综合市场和研发信息,联手提交了一个玉米收割机即将引爆市场的报告。
这份报告引起了刘成强的高度重视,他迅速拍板:集中优势,开足马力研制玉米收割机。考虑到我国玉米收割机械化率与稻麦机收发展比较相对落后,而中国土地的分散性则决定了,在一些地区中小型玉米收割机才是农民所最为需要的实用车型。
很快,时风背负式、自走式等四个系列的玉米收割机先后研制成功。这些机型除了能高质量完成收割作业外,还附带有玉米摘穗、剥皮、集箱、秸秆切碎等多项功能,并拥有80多项技术专利,可以把小地块儿玉米收获作业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刘成强告诉记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2013年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规模,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试点。因此新政策对以农用运输机械和农业装备为主导的时风集团来讲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2013年,三轮汽车、单缸发动机、小四轮拖拉机产业要立足专业检测线和试验场,改变用户对低端产业低端品质的认识,保证销量增长15%以上。而农业装备产品要进一步对接农机补贴政策,确保中大拖翻番增长,玉米收割机销量突破2万台。
全面开花
经济大潮水涨船高,如何在新的一年为时风这个有着3万员工、规模过280亿元的大型企业保驾护航,是对刘成强这个舵手的考验。
“2013年,时风提出了3151工程。”刘成强说,3151工程,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重点项目投资超30亿元,利税过15亿元,开工建设10个重点项目;并确定今年为“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年”、“项目建设年”、“战略新品打造年”。
在刘成强看来,比制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市场适应能力,也就是对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而适应市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战略新品”,因为战略新品能够为企业创造较大部分利润,是能够迅速抢占市场的产品,是适应用户需求的差异化产品。
“战略新品并不一定非得是全新的产品。”刘成强强调,2012年玉米收割机产业的成功实践的寓意在于,无论是传统产品、还是新兴产品,只要有卖点、有市场需求,符合时风制造优势,集全公司之力推进,就能够打造成为时风集团特有的战略新品。
勇于开拓、实干巧干是时风多年坚持的工作作风。纵观时风的整个发展历程,中央党校研究室处长辛鸣评价道:“时风的发展做到了三个‘坚’,一是坚定地实业报国;二是坚定地产业升级;三是坚持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为广大群体服务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