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
- 作者:中国液压网
- 时间:2011-02-16
- 阅读:54
“盲区”之三,专利上“短命鬼”。
为什么专利“活”不长呢?省内有效专利中,有效期不足7年(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10年)占81%。自专利申请日起到授权专利的当年开始缴纳年费以维护专利权,否则在期届满前失效。有的专利在获得“出生证”一二年后就夭折。特别有的大院所的专利技术,获得荣誉,评完职称,撰写论文等,长期转化不了,处于纸上谈兵,无人问津。加之由于专利质量含金量低,缺乏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不适合技术储备,常常路边的专利鲜花无人采,造成专利“泡沫”和“短命鬼”,甚至一开始就是“死胎”。冷静分析,我省中小企业,真正有核心技术,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只是凤毛麟角。
“三大突破”,开拓知识产权新局面
中国正处于转型期。跨进二十一世纪,黑龙江省机械装备业又处于十字路口。加入WTO前后,机械装备业一度陷入谷底,一些大型机械工业也靠“打洋工”、喝“羊汤”、啃“羊骨头”过日子,因为没有专利技术,利润被“洋人”赚走了。经过十几年的打拼,终于“熬”出头来了,重新崛起,创造一个个辉煌业绩,在龙江七大行业中,再一次起到龙头作用。但是,新的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又一次袭来。在这急流中,给龙江机械装备业提出一个具有战略性问题。机械装备业到底走什么路?步往哪里迈?
其一,突破“老思维”,铸塑新理念。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财路。兴企在科技,科技在领导,领导在思路。当前关键是梳理领导思路的时候。
值得反思的有些企业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仍然是老思维、老观点、老习惯、老办法走路,受到严重创伤。需要反思性和批判性挖掘思想上阻力,用开放的眼界反思现实,面向未来。
跨进知识产权时代,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知识变成无形资产,产品就是知识。
什么是企业新理念呢?就是“创新”二字。创新是企业灵魂,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把企业铸塑成创新型、知识型、信息型,具有知识产权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创新形成企业意识,行业意识,全员意识,全民意识。
怎样打造新理念呢?可分四个层面去塑造。
第一,举办高级班研讨会,理清“一把手”的思路。
当前靠大轰大嗡方式是解决不了多大问题,关键是解决企业“一把手”的思想转轨。抓“一”带“百”,形成“一变”带“万变”,“万变”促“一变”,上下一齐“变”。让知识产权在“一把手”头脑中扎根。这方面,党中央已经做出榜样,各省市一二把手在高级党校办班,调整结构,促进发展,带动全民行动。
办班可分批进行:第一批是示范企业和骨干企业“一把手”参加;第二批是中小型骨干企业“一把手”;第三批是民营企业“一把手”。邀请省长或主管省长和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亲自授课;邀请国内外权威人士、著名大学教授讲课;邀请南方著名企业领导传授知识产权方面的经验。讲清国内外知识产权趋向。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迅速成为知识产权的“霸主”,日本、德国提出科技立国,南非在金融危机迅速崛起,印度在专利技术干火了等等,认清创新是兴国强企的必由之路。给“一把手”清心洗面,扫清头脑中的“盲区”、“盲点”、“盲干”,理清思路,重新崛起。制定本行业、本企业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纲。
第二,举办中级班研讨会。把企业科研部门的“头头”吸纳进来。既要解决思想转轨,又要解决具体操作问题。邀请专家、教授讲课;邀请哈飞集团、哈工大、哈电机厂传授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方面的经验。哈电机厂曾花500万美元引进专利技术,经过的消化很快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2009年的申请专利授权是前十年的总和。他们创办一整套的目标管理,规范制度,操作方式和经验,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推广的价值,通过电视、电台、报纸,大张旗鼓进行系统报导。
第三,举办专业人员培训班。分期分批举办专利管理人员的培训班。先从示范单位、骨干单位抓起,省知识产权局会同哈工大、哈工程大学教授,直接授课,主要提高操作本领,使知识产权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抓下去,抓出成效。
第四,企业要层层举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研讨会。使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吸纳员工眼球,形成风气,人人想,人人抓,普及化,大众化。
其二,突破“老模式”,铸塑新体系。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复杂工程。必须用复杂思维,突破过去的“老框框”、“老模式”、“老办法”,探索新的体系,保证知识产权战略具体落实。
A、建立新的领导参谋体系。要大胆邀请国内外具有权威人士作为智囊团思想库。
要像双鸭山锅炉厂那样,厂长亲自出马,对国际上的先进技术、专利技术、核心技术、技术信息及时交流沟通,把企业的领导,提高到世界水平,研究世界动态,国内经济动向,提出自己的战略措施。
B、建立新的目标体系。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战略,要量化、细化、具体化。企业既要长期发展方向,又要短期目标,正式纳入企业的规划。把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按计划进行,逐月逐季分析,要像抓经营、抓生产那样落实。
C、建立新的管理体系。大的国营企业要建立专利技术管理机构,小的企业也要有专人负责。企业内部上上下下要明确职责范围,有专人落实。
D、建立新的奖励机制。省政府已下达了有关方面的扶植政策。目前主要企业要制定发明奖励的办法。按照价值规律,运用利益驱动的经济杠杆,分层次、分专利的贡献大小,进行奖励,要打破框框,实行专利入股办法,推动专利技术深入开展起来,从而使发明专利人“富”起来,企业“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