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钢铁企业重组并购来提高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是今年钢铁产业政策的“重头戏”,最近,工信部有关钢铁企业重组并构细则条例已经完成起草工作,正式出台指日可待。但近几年我国有关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政策“接二连三”,实际效果并不佳,甚至出现“逆向选择”的现象。
观点之一、我国钢铁工业所有问题的根本不完全在于低集中度,而在于我国钢铁企业多年来习惯于“靠天吃饭”,缺乏国际核心竞争力。如果中国钢铁工业不在效率上下功夫,提高集中度最终只是数字游戏。
观点之二、我国钢铁粗钢集中度已经见底回升,但要关注所谓“双高”品种钢材集中度却处于下降趋势。中钢协不久前发出“停止高水平重复建设”,这个问题随着粗钢集中度的提高,问题会更加严重。目前大型企业亏损,小企业赢利,正是这个原因。最好的例子就是宝钢,高端产品市场被国外竞争对手瓜分,中端产品市场被国内大钢瓜分,低端产品市场放弃给中小钢厂。
观点之三、全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过低与区域集中度过高,这将对资源要素全国流动与优化配置产生最大阻碍。中国台湾集中度50%,但中国大陆19个省集中度都在50%以上,也就是说中国2/3省份,本省最大一家钢厂粗钢产量占该省50%,最近有7个产钢大省出台地方钢铁产业重组规划,地区集中度还会提高。
观点之四、中国还没有出现如米塔尔这样有整合经验与能力的企业,短时间重组为“巨无霸”钢铁企业,重组风险可能大于收益。企业重组最大目的是资源整合,但是资源整合不代表优化整合,如果资源没有优化配置,就会出现1+1<1的结果。
观点之五、旨在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有关政策“不能搞一刀切,但可以切一刀”,应该保护一批高效率的中小型民营钢铁企业。实践证明,即使钢铁全行业亏损,企业竞争能力强和绩效高的企业照样盈利,因而一味限制新企业进入并非是合适的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