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华港机承接的英国海上风力发电站项目,近日即将全面开工制造。这个总投资2.3亿欧元的大型钢构桩管项目,在招标阶段最初是一家欧洲公司夺标呼声较高,但最后却让振华港机拿下,而且价格还高于竞争对手。原因何在?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作为一家主营业务面向海外市场的上市公司,振华港机今年目标明确,将确保完成产值280亿元,利润25亿元;明年目标同样明确,争取实现产值350亿元,利润35亿元。原因何在?
到位于浦东黄浦江边的振华港机本部大楼寻找答案,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到:总是有着“生于忧患”的意识,总在主动把握市场脉动、积极寻求应对之策,振华港机才练就了“抵御严冬”的特殊能耐。
防守之盾:两把“铁锁”锁住风险
“在波动和风险中过日子,我们可说是久经考验了。”振华港机总裁管彤贤如是说。这是一家外向型企业,生产的港口机械绝大部分出口。美元忽升忽降,钢价先涨后落,给以美元结算为主、又大量使用钢材的振华港机在经营上增加了很大难度。锁定汇率和锁定钢价,是他们应对困难的两个“防守之盾”。
所谓锁定汇率,就是远期外汇保值。振华港机所签合同主要为外币合同,为防汇率风险,按历年惯例,公司锁定下一年预估合同和已签合同,采取外汇保值措施。管彤贤告诉记者:“去年,我们为今年的项目准备了30亿美元。当初锁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7.4∶1,而现在实际的汇率大约在6.8∶1。这就防范了风险,实现了保值。”近期,外汇市场波动变化大,欧元贬值,美元坚挺,公司又及时调整了外汇币种;另一招是直接与客户签订人民币合同,以保证实现既定产值任务和利润。
除了汇率起落,还要防原材料价格的起落。公司的原则是,主要物料比如钢材要购买期货,把明年的钢材价格锁死。宁可牺牲一点银行利息,也要消除不确定性,避免风险。
汇率和钢价的波动存在双向性,“锁定”本身是否会给公司带来风险?管彤贤解释:“我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防范风险,又不是炒作赚钱!”
进攻利器:每年一项“世界第一”
如果说汇率和钢价锁定是振华港机经营中的“防守之盾”,那么,依靠综合实力构筑产品“卖方市场”,取得产品定价的议价能力,即“定价话语权”,就是振华港机发展的“进攻利器”。
目前,振华港机的主打产品——港口起重机械已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近八成——形成如此“卖方市场”的结果是,公司可以订立避免买方借故延期付款的条款,签订有利于自我保护的买卖合同,确保买家购货款如期回拢。另外一个重要好处是,最近一两年来,随着钢材等原材料以及水电人工等综合成本不断上升,公司相应地提高了各类产品的价格,而客户对此照样能够接受。
当然,这种市场地位并非天上掉下来的“馅饼”。16年前,集装箱起重机市场还是欧美及日韩等国产品一统天下;振华港机作为新兴企业,并没有太多技术积累。怎么办?振华港机管理层认为,企业要发展,要想在技术领域获得超常规的突破,只有自主创新研发,以技术占领市场制高点。不懈的努力有了收获,近几年在振华港机,每年都要诞生至少一项“世界第一”的“原创”产品:GPS定位起重机、超级电容堆场起重机、双40英尺集装箱起重机、双40英尺箱双小车起重机、一次可吊3个40英寸集装箱的起重机、全自动化码头示范线、世界最大的全回转浮吊……
振华港机还着力打造别的“特殊能力”为产品竞争配套。它在业内独家拥有一支总数达28艘大型船只的港机运输船队,确保了产品的交货期;它在业内第一个公开承诺对港口机械产品实施终身保用的售后服务……如此,振华港机产品平添了纵横天下的综合竞争实力。也正因为如此,本文开头提到的英国海上风力发电站项目的投资方,出于对工期、质量等要素的全面考虑,最终宁可加价把项目交给了振华港机。
人才为本:职工与企业共进步
振华港机的企业发展历程,与人才队伍的成长历程同步。以人为本,让振华港机职工与企业共同进步。在公司制定的四项任务中,有一项明确承诺:职工收入每年增长10%,大家享受发展成果。
早上7时30分,振华港机职工就上班了;规定下班的时间是下午4时30分,但加班几乎是每个人自动自觉的习惯。每周六上午雷打不动的加班,也是一个长期传统。一位职员对记者说,“现在公司正高速发展,你一天不上进,就会落后于人。”追求上进,多做事情,已成为振华港机职工的“思维定势”。
在这里,没有年龄的界限。振华港机提出,只要身体好(以可否登起重机到顶为标准)、有本领,工作又有需要,老同志可以不按规定年龄退休,一律留用。年轻职员有很多充电机会,比如公司鼓励大家学英语,只要通过公司内部的英语口试、笔试,每个月至少可多拿1000多元津贴。近年振华港机又成立了职工互助会,致力于解决职工大病就医、子女入学和青年购买婚房的费用。
在人才使用上,给每个人创造公平施展的平台。振华港机不仅招收高学历人才,也招收中专生和有一技之长的工人,帮他们定好角色,一起唱好整台“大戏”。振华港机提出,“肯操心,能着急,有办法,出手快”,就是最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