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月1日,《文汇报》推出了通版的《百人百梦》,请一百位有代表性的上海人,说出自己在新世纪的梦想。
上海振华港机有限公司总裁管彤贤是这么说的:“振华港机已经连续3年在全球同行中保持世界第一纪录,在新世纪,要继续保持这一纪录。我在新世纪的梦想是:全球各大集装箱码头,都要有我们中国人制造的超大型集装箱起重机。我们要努力奋斗,尽早把这一梦想变为现实。”
如今,振华港机的产品已经进入了世界上73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个港口,占国际市场78%的份额,ZPMC(振华港机)已经成为响当当的世界品牌!
还记得当年管彤贤把他的“梦想”告诉我时,我是一字一句地认真记下来的。当时,心里并不知道这位中国企业家的“梦想”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实现,那是个“世纪之梦”啊。
8年中,记者多次采访管彤贤,每次都会记起那个用略带沙哑的男低音说出来的“梦想”,坚定而又执着,充满着真挚的激情。每次望着管彤贤的脸,记者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他的眉毛粗壮,有手指般宽,像是扭结在一起的树根,又像是茂密的灌木”,他的脸“到处是坑坑洼洼和严酷的艰辛”。但无论是他陷入沉思,还是与人谈话,或者与员工讨论事项,他的双眸都闪烁着明亮的光芒。甚至接听电话时,他也会做起手势,仿佛通话者就在他面前,让人感受到一种奋发向上的活力。
管彤贤说,取名“振华”的含义就是为“振兴中华”。伟大的业绩,有时候恰恰是从伟大的“空想”开始的
“全球各大集装箱码头,都要有我们中国人制造的超大型集装箱起重机。这个‘梦想’从振华港机刚成立时,我们就提出来了。”
对记者“您的新世纪梦想是从哪里开始的”的提问,管彤贤回答说:“那时候,别说我们还没有生产出一台码头机械设备进入国际市场,就连国内市场也全部是国际集装箱岸桥生产商的天下。从南到北所有的集装箱码头上,高高耸立的都是来自发达国家的集装箱岸桥。但是,我们还是确立了这样一个目标。”
当记者在管彤贤的办公室里采访他时,冬日的太阳洒进房间,将他宽阔的后背鲜明地勾勒出来。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中国世界名牌”企业之一,而且是一家上市公司,总裁管彤贤竟然没有一间单独的办公室。所以确切地说,这里都不能称作他的办公室,只能称作他的办公桌。而这张普通的办公桌就放在总裁办公室的尽头,所有的来访者走过总裁办员工一张又一张办公桌形成的窄窄的“夹弄”,再走过两侧书橱形成的间隔,连门都不要敲——因为没有门——就看见了管彤贤。
记者的问题将他带回了难忘的1992年。
“我们振华港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不久成立的,是与浦东同步成长的。振华港机与浦东可以互为改革开放的见证人。”
“当时,我们只有10多个人,一辆车也没有,都骑自行车上下班,借了人家一间办公室办公,别提多困难了。我们提出了这个梦想,别说别人不相信,就是自己公司的10多人中都有人认为是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