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不断加深,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虽然我国装备工业[1]的主要经济指标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但仍然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效。经济运行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产销规模保持较快增长,下半年增速逐月回落
装备工业的生产规模呈持续较快增长态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2618.62亿元,稳居12大工业门类首位[2],较2007年增长23.77%。但是,下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的同比增速却逐月降低,其中,9月同比增长23.74%,10月同比增长18.91%,11月同比增长13.01%,12月同比增速更是降到10%以下,仅为8.88%。
装备工业的销售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90285.83亿元,仍位居12大工业门类首位,较2007年增长23.53%。但是,下半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的同比增速逐月回落,而且较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速回落的幅度大。其中,9月同比增长22.92%,10月同比增长19.28%,11月同比增长12.13%,12月同比增速下降到10%以下,仅为7.58%。
(二)装备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增高,支柱地位日益凸出
2008年1~12月,装备工业累计增加值较2007年增长17.10%,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7.18%,在12大工业门类中稳居第二,仅较位居第一的轻工业低0.36个百分点。
(三)出口总量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剧烈下滑
装备工业全年实现出口交货值14297.31亿元,位列12大工业门类的第三,较2007年增长18.38%。但是,2008年下半年的逐月增速持续下滑,其中,9月的同比增速为19.69%,10月同比增速为14.28%,11月同比增速快速下滑到3.55%,12月同比增速更是首次出现负增长,加速下滑到-8.76%。
(四)产量出现负增长的重点产品种类不断增多,产量同比增长率差距加大
2008年,国家统计局重点监测的108种装备产品中,有31种产品的累计产量出现负增长。2008年下半年,产量出现负增长的重点产品的种类更是不断增多,其中,9月有45种,10月有47种,11月有67种,12月有71种。
12月当月,重点产品的产量同比负增长超过40%的就有金属集装箱、内燃机、叉车、分离机械、小型拖拉机、压实机械、排气量2.5升以上的轿车等14种产品,产量同比负增长在20%~40%之间的产品有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气体压缩机、液压元件、造纸机械、印刷机、交流电动机等32种;另外37种产量同比保持增长的重点监测产品中,增长率也差距很大,例如,金属切削工具、饲料加工机械、收获机械、噪音与振动控制设备、铁路货车、民用钢制船舶、电焊机等7种产品的产量同比增长超过40%;电站水轮机、铸造机械、铸钢件、金属轧制设备、交流电站机等8种产品的产量同比增长率为20%~30%。
(五)国家支持农业发展、鼓励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产业政策的先期引导作用不断显现
首先,饲料加工机械、棉花加工设备、收获机械等农业机械的产量快速增长。其次,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包括水质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噪音与振动控制设备和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的产量累计增长超过20%,除水质污染防治设备之外,其他三种环保专用设备的产量均以较快速度增长;排气量2.5升以上轿车的产量累计增长率为-55.1%,而排气量1.0升及以下轿车的产量累计增长率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