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8日,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理事长沙宝森在2008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上接受了《工程机械》记者朱虹的专访。在采访中沙理事长反复强调:“我们出口的是血汗,进口的是眼泪。”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锁喉之痛,在工程机械行业,70%的利润被进口基础件吞噬。
2007年我国液气密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90亿元,同比增长了32.6%,今年前8个月增幅为26.8%。在中低端市场上,液气密产品已基本能够自给自足,并有10%出口到北美、欧洲、东南亚及南美等地区。从数据上看,我国已迈入世界流体传动产品市场需求和制造大国,发展前景看好。但在高端市场,尚有1/3的产品依赖进口。据海关统计,2007年液气密行业出口额约5.5亿美元,进口额约20.15亿美元,逆差近15亿美元,这说明在液气密产品的生产制造方面我国还不是强国。针对流体传动产业如何由大到强,沙宝森理事长给出了自己的思索。
我们将朱虹记者的采访稿整理成三部分,分期刊登。
(二)产品如何实现高端之路
液气密产业如何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实现高端产品,需要政府、主机厂以及基础件企业的共同努力。
对政府而言,沙理事长认为需要有三方面的措施。
第一,政策扶植。行业要加强与各级政府的联系,争取国家对行业发展的高度关注与战略支持。这种支持不是量大、面广,而是应该集中在高端产品的研发上。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实施以16项重大技术装备为代表的振兴战略,这为与重大技术装备紧密相关的液压、气动、密封等关键基础件发展赢得了重大机遇,争取要成为“16+1”。
第二,资金支持。液气密行业的资金比起一二十年前已经比较雄厚了,不需要由国家全部投入。但是国家需要给予一定的投入,这种投入带有引导性,引导行业中、企业中以及一些民间资金的投资方向。
第三,争取名分。国家对于这个行业要重视、要立项,这对于企业来说就会形成一种责任意识,这是国家赋予的任务而不仅仅是为了赚取经济利益。无论国企还是民企,一定要有名分,师出有名对于企业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对主机企业而言,沙理事长认为要把基础件的问题当做自己的问题。当前,主机企业在生产上受到国外基础件企业的诸多限制,和国内基础件企业携手共进既是对我国基础件产业的支持同时也有益于自身的发展。在合作方式上,对于目前的主机厂构思自己上液压件项目或“包养”液压件生产企业的形式,沙宝森表示不推荐这种方案。他认为,首先这会造成重复投资、资源浪费,其次液压件属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成套性强的产品,规模生产才能有效益,短期内不可能建设得好。因此两者应结成战略联盟,而不是依附、附属关系。基础件企业要参与主机产品开发过程,全面了解主机的技术发展要求和工艺要求;主机企业要对国产基础件积极支持,对新产品的寿命试验提供时间、机器和场地。这样双方才能互利互惠,携手前进。
对行业内企业而言,沙理事长强调外部条件只是催化剂,自身的努力才是关键。不要总是跟在国外企业后面亦步亦趋,而要找准新方向实现跨越式发展;要解决好原材料、铸件、清洗、去毛刺、介质污染控制等常被视为“细节”方面的问题。“我们太多的失败在于忽视这些‘细节’,‘细节’往往决定成败。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天地之分在于细节,成大事者必重细节。”沙理事长如是说。